李鸿章为北洋水师订购的六艘“镇”字级蚊炮船回国之初赛岳恒配资,北洋水师还只有几艘旧式炮舰,因此这些原本只是配合陆地炮台用于近海防御的小炮艇一时间也成为了主力军舰。不少后来成为北洋水师高级将领的军官——比如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人——也都在蚊炮船上担任过管带之职。所以蚊炮船在早期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然而蚊炮船本质上来说,毕竟只是一些近海防御的浮动炮台而已,随着新式军舰不断服役,六艘“镇”字级蚊炮船的作用日益下降,后来只保留两艘用于海上值勤,其他的都封存在旅顺、大沽等地,以节省费用。
直到1894年,随着中日关系越来越紧张,此时的蚊炮船虽然有些老旧,不过其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还是有一定杀伤力赛岳恒配资,因此丁汝昌将其全部启用,用于各海口防御。开战前夕各舰的11英寸主炮炮弹储备情况如下:
“镇边”有开花子16颗,凝铁弹25颗,群子10颗,子母弹4颗;
“镇中”有开花子18颗,凝铁弹20颗,群子6颗,子母弹14颗;
展开剩余59%“镇南”有开花子25颗,凝铁弹27颗赛岳恒配资,群子14颗,子母弹4颗;
“镇北”有开花子18颗,凝铁弹33颗,群子16颗,子母弹9颗;
“镇东”有开花子19颗,凝铁弹38颗,群子11颗,子母弹10颗;
“镇西”有开花子22颗,凝铁弹33颗,群子18颗,子母弹8颗。
按照“镇”字级蚊炮船主炮标准备弹50发算,从数量上来看各舰的炮弹大概也就一个基数多一点,略有些不足。而且由于11英寸前膛炮其他地方并不使用,当时国内并没有自造过这类炮弹,因此后续也很难补充。加上“镇”字级蚊炮船本身舰型不适合出海作战,所以除了刘公岛保卫战配合炮台和主力舰多次击退日舰攻击外,它们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但是从实战结果看,“镇”字级蚊炮船配合炮台还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自身目标小,难以被日本炮火击中,在战斗中没有什么损伤,应该说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可惜由于外援断绝赛岳恒配资,最终刘公岛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六艘“镇”字级蚊炮船随北洋水师残存军舰一起被俘获并编入日本海军。因为日本海军对于这种浮动炮台兴趣不大,此后六舰除了“镇中”、“镇边”在庚子事变时曾经随同日本海军前往大沽外,都没有参加过什么像样的军事行动,于1903年除籍成为杂役船,之后陆续报废转售,结局有些让人唏嘘了。
发布于:天津市富深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