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环保组织“Générations Futures”发布了一份报告联合证券,把很多人正在吃的早餐吓掉了半颗煮鸡蛋——
他们发现,我们日常食用的鱼类、蛋类、牛奶、内脏甚至贝类中,大量存在一种听起来就不太妙的物质:PFAS,俗称“永远存在的污染物”(polluants éternels)。
那个,先别急着把冰箱都倒掉,我们慢慢说清楚。
PFAS,全称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是一大类人造化学品(全球有超过一万种),广泛应用于不粘锅、防水衣物、防油纸、化妆品、灭火泡沫、农药、食品包装、牙线……
因为它们特别稳定、耐高温、防水防油不怕烤,曾是工业界的梦中情人。但问题来了:
它们太稳定了,几乎“永远不分解”。
所以才有了这个诡异的绰号:永恒污染物。
它们进了土壤、进了水、进了动物体内,也进了你我体内。然后……就一直在那里。
根据“Générations Futures”这份报告(2023数据),他们分析了法国、德国、荷兰和丹麦的食品样本,结果发现:
69%的鱼类检测出了PFAS!
不仅如此,55%的动物内脏,39%的鸡蛋,27%的虾蟹,23%的牛奶;14%的肉类,甚至连55%的贝类都有PFAS!
这些数字听起来像考试成绩单,但却是嘴里的现实。
尤其讽刺的是:这份调查只检测了欧洲目前仅监管的4种PFAS(PFOS, PFOA, PFNA 和 PFHxS),而市面上流通的PFAS种类有上万种。
也就是说,这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吃了这么多年才开始害怕呢?
一个字:慢。
PFAS不像沙门氏菌或寄生虫那样“吃了马上出事”联合证券,它们不会让你立刻不适,而是慢慢积累,像个化学版的情绪内耗,一点点影响你的激素系统、免疫力、胆固醇水平、肾功能、甚至可能提高癌症风险。
欧盟的食品安全局(EFSA)设定的“可耐受每周摄入量”为:
每公斤体重每周4.4纳克的PFAS!看清楚,是纳克,不是微克。
这个量有多小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体重是60公斤,那么一周最多“允许”摄入264纳克。
然后我们来算一下现实:
一个4岁小孩吃一颗“符合标准”的鸡蛋,一周就已经摄入了140%的上限;
一个成年人吃500克肉,一周摄入的PFAS也可能是上限的250%。
你没看错,这已经是在所谓“合规”的前提下了。
至于PFAS的监管,在欧洲都不叫“滞后”,直接可以说是“没来得及出生”:
只监管4种PFAS中的含量,其余上万种不在监管列表;食物种类也监管不全:蔬菜、水果、谷物、儿童食品完全没有规定;
此外,标准还极不统一,比如,吞一口金枪鱼不能超过2微克/公斤,吃一口凤尾鱼就可以到45微克/公斤,家畜肝脏8微克可以接受,野味肝脏可以直接翻6倍。
环保组织直接吐槽:“是野猪的肝比较不怕毒吗?”
现在我们来讲讲PFAS是怎么被我们“吃”进去的?
主要有三个主要渠道:
第一是水源污染,PFAS渗透进地下水,流入自来水管;第二是农田污染,通过被污染的肥料、除草剂等污染作物。
最后一个是食品包装和厨房用品,比如纸质外卖盒、油纸、烘焙纸、防粘锅具,甚至是你那口常年没换的空气炸锅内胆……
简而言之:你吃进嘴里的东西,可能在生产、加工、运输、加热等任一环节,被PFAS蹭了一脚。
总之,我们不可能100%避开PFAS,但可以有效减少摄入。
像是选择不含氟涂层的锅具,比如铸铁锅;少用含涂层的外卖包装和烘焙纸,过滤饮用水,多吃“低链食物”,蔬菜、水果、豆类、杂粮相对更“干净”。
如此看来,生活还真是不能懒啊。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societe/sante/poisson-oeufs-lait-viande-une-ong-denonce-une-contamination-generalisee-des-aliments-aux-polluants-eternels-19-06-2025-AIOMHMH3RJAKLH2R4HY7XZZQPE.php?at_variant=photo&at_creation=Le Parisien&at_campaign=Partage Twitter CM&at_medium=Social media
https://www.franceinfo.fr/environnement/pollution/pfas/polluants-eternels-l-ong-generations-futures-revele-que-les-pfas-sont-aussi-presents-dans-nos-aliments-comme-les-ufs-ou-le-poisson_7322271.html
文|闪电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富深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